close
每天吃過晚飯,在妻子的督促與陪伴下,我總要走出家門上街散步。
這個時候,走在寬敞而又擁擠的沿江大道,我常常看到一些在人行道上蹲著吃飯的人,他們沒有桌子,菜碗就直接放在地上,而且通常只有一道菜,兩口子圍一處,車子就停在人行道上。
他們是些什麼人呢,從車子的牌照判斷得出這些人來自安徽,在我們這裡從事“專修樓房漏水”的工種。
我注意到,他們都是拖家帶口的,分別有女人和孩子跟著,孩子大概兩、三歲,多數被母親抱在懷裡,還不能自由行走。配備的車輛就是我們常見的面的。一輛車一個家,日常生活都安排在車上。從打開的車門可以一覽無餘地看到,原本空間很低的車內已被他們進行了改裝,分上下兩層,上層睡人,下層堆放雜物。再仔細一瞧,我竟發現有輛車的下層還放有小型液化氣鋼瓶,不知道這樣放是不是安全,我有點擔心,他們每晚就睡在火山頭上啊。這些人約有四、五輛車,組成一個車隊,平時就在街上溜躂,一塊很醒目的“專修樓房漏水”招牌高高地立在車頭上,車身全是自詡防漏技術如何過硬的廣告與聯繫電話,所裝高音喇叭總是最大音量地不停播放著社會上最流行的歌曲,等待有需求的人招手即停。
這些年來,他們就一直活躍在我們這個縣城的街頭,幾乎天天都能看到他們游動的身影。每當到了該吃飯的時候,他們就當街下廚,蹲著就餐。有時就停在黨政大院圍牆外的空坪上。我還經常看到他們當街洗臉、洗腳,在一些綠化樹或臨河的欄杆上晾曬衣物。這種情形,在傍晚時分見得最多,因為他們白天往往要到鄉鎮去做事,而此時,交警也多數用餐去了,於是就給了他們在街頭堂而皇之“埋鍋造飯”的空檔。
也沒打聽過他們來自安徽的哪個區域,但似乎彼此都默默遵守著某種約定,有自己的“勢力範圍”。早幾天,我到常德的桃源縣出差,在途中也無意間看到了同樣的安徽維修車隊。好像幾年前,市裡的報紙也報道過類似的新聞。我猜測安徽這樣的隊伍已遍佈了全國各地,至少在多雨的南方有著他們不曾停歇的腳步。這得要好好感謝屋頂漏水這個頑固不化的傳統建築軟肋。修建一棟房子,屋頂如果不蓋上老祖宗發明的瓦,預制板漏水是遲早的事。不過也好,這至少給這些人創造了就業的崗位。
技術層面上的事,我隔行如隔山,不便也不想評頭品足。我只暗忖,他們背井離鄉,能夠在一個地方站穩腳跟,並一呆就是好多年,自有他們的生存本領。蹲著吃飯在以往的生活中司空見慣,但在今天的城市,即使在工地,也不常見到。他們的生活習慣我不敢恭維,白天製造噪音,用餐破壞環境,而紙幡似地晾曬衣物,與越來越追求文明衛生的縣城景觀格格不入,需要進行規範。好在我們的人們以寬容的態度接納了他們,並沒有因排斥而投去異樣的眼光。因為大家知道,要在這個世界討生活實在不易,他們憑借自己的一門技術,能夠讓遠在家裡的老人和讀書的孩子過上安穩的日子,我們應該為他們的勞有所得而感到欣慰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nealekar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